2025年9月15日星期一

梁婷在2025年9月15日发布的长文中提到,其公司签约演员中唯一实现盈利的是尹正,其他艺人(如辛芷蕾、成毅)均未覆盖公司投入成本

 

一、梁婷的核心声明

  1. 尹正的特殊性

    • 尹正作为公司唯一盈利艺人,在获得首个奖项时公开感谢梁婷及公司,被梁婷视为“知恩图报”的典范。@极目新闻28
    • 当尹正提出解约时,梁婷未要求赔偿金,因其“已为公司赚取足够收益”。324
  2. 其他艺人的“零收益”

    • 辛芷蕾:梁婷称投入8年资源(培训、医疗、生活保障等),但未从她身上获利,解约赔偿金“不及她半个广告代言费”。@三湘都市报2
    • 成毅:虽合约持续至2026年,但公司未从其身上赚取佣金,并借其热度宣传积压电影《营救汪星人》(预测票房10亿)。

二、争议焦点

  1. 财务数据真实性

    • 第三方分析质疑梁婷的“零收益”结论缺乏实证,如辛芷蕾在合约期内出演《诡爱》(豆瓣7.4分)等作品,实际商业回报未披露。
    • 行业认为经纪公司通常通过佣金分成获利,但梁婷未公开具体财务账目。@脆皮奶团子
  2. 资源匹配问题

    • 辛芷蕾、成毅离开原公司后爆红(如《繁花》《琉璃》),被指星汇天姬未能充分挖掘艺人潜力。552
    • 网友质疑:“若艺人资质不足,为何解约后能迅速走红?”。1335
  3. 情感绑定与商业冲突

    • 梁婷以“家人模式”培养艺人(如称辛芷蕾为“蕾蕾”),但解约纠纷暴露情感纽带脆弱性。216
    • 行业建议以科学契约替代情感羁绊,例如按发展阶段调整分成比例。

三、行业结构性矛盾

  1. 高风险投入模式

    • 经纪公司需承担艺人培训、生活保障等前期成本,但艺人走红后易被挖角或解约,回报不确定性高。2247
    • 梁婷坦言:“除非艺人成为顶流,否则佣金难覆盖投入”。224
  2. 法律保障不足

    • 中国演艺经纪法律对“同行挖角”“违约行为”缺乏明确约束,解约成本低加剧行业风险。247
    • 案例:辛芷蕾解约后遭行业联合抵制,9个月无戏可拍。@吉视守望都市41

四、和解与后续影响

  1. 辛芷蕾与梁婷和解

    • 辛芷蕾通过中间人向梁婷表达愧疚,称“最想感激的人是她”。239
    • 梁婷回应:“若我的释怀能换你内心坦然,便不枉相伴一程”。@星冰乐kik...2
  2. 行业反思

    • 部分观点认为梁婷的声明实为资源呼吁:借尹正案例强化行业话语权,同时为《营救汪星人》造势。
    • 呼吁改革分成机制(如新人期低佣金、走红后调整),平衡双方利益。

五、关键启示

  • 艺人价值与资源适配:辛芷蕾、成毅的案例表明,艺人成功需契合自身特质的资源(如《绣春刀2》挖掘辛芷蕾的冷冽气质)。519
  • 契约设计重要性:情感化管理易引发纠纷,需通过法律条款明确权责,例如约定解约赔偿计算公式。47
  • 行业可持续性:经纪公司需探索多元化盈利(如制片业务),降低依赖单一艺人佣金的风险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