🔥 一、争议焦点:反派“三炷香”情节的逻辑问题
剧情设计引发质疑
剧中反派柳随风对主角萧秋水表示“给你三炷香的时间”,但镜头显示他将三炷香同时点燃。观众指出:三炷香若同时燃烧,实际耗时与一炷香无异,违背“三倍时长”的常识逻辑。@观察者网1240- 类比于北辰言论:
该情节被网友戏称为“于北辰式数学”,即台湾退役军官于北辰曾称“一发导弹拦截率70%,三发就是210%”,两者均因违反基础数学/物理逻辑引发群嘲。@风闻社区1240
- 类比于北辰言论:
剧方与支持者的解释
- 黑色幽默设定:
剧方澄清此为刻意设计的荒诞桥段,旨在凸显反派“不讲武德”的人设。此前剧情中,柳随风曾直言“完成任务后把人杀了便是”,三炷香同时点燃与其反复无常的性格一致。@内娱乐子人g41 - 剧情呼应:
后续通过配角台词“四人怎么只给三炷香”强化讽刺意图,并多次呼应反派的欺诈本性。
⚖️ 二、舆论两极分化:艺术表达 vs. 制作失误
批评方观点
- 逻辑硬伤暴露制作粗糙:
观众认为这是低级错误,与剧中其他穿帮(如剧本入镜、洞洞鞋现代道具)共同反映剧组审核疏漏。414 - 主演言论激化矛盾:
主演成毅呼吁“沉浸式追剧”,称“吃饭刷牙时看剧不如别点开”,被批“教育观众”“脱离现实”。@钮钴禄无语洛424
- 逻辑硬伤暴露制作粗糙:
支持方反驳
- 角色设定服务剧情:
强调脱离反派性格孤立批判会误读创作意图。柳随风作为权力帮副帮主,行事欺诈成性,三炷香同时点燃正是突显其压迫感的手段。264148 - 玩梗与抽象幽默:
观众自发将情节类比于北辰,实为社交媒体二创玩梗,与剧集预设逻辑无关。部分剧粉调侃:“反派忽悠的台词,真有人信了才是笑话”。
🎬 三、行业反思:剧集质量争议升级
制作瑕疵成导火索
- 该情节引发观众对《赴山海》制作问题的集中吐槽:穿帮频发(剧本荧光笔标记、绿幕抠图失真)、台词含混、特效廉价等,3亿投资与呈现效果严重不匹配。48
- 业内分析指出,11个月赶拍周期导致日均拍摄18场,疲劳作业加剧细节失控。
深层次行业积弊
- 流量与品质割裂:
剧集未播先火创千万预约纪录,但高热度未能掩盖叙事混乱、风格割裂(融合武侠、玄幻、系统穿越)等问题。@南方日报 - 演员责任界定争议:
针对“剧本穿帮”,编剧李正虎等业内人士认为属剪辑事故,呼吁勿上升至演员敬业问题;但观众质疑主演原声台词功底欠缺。@天上都是小星...93
- 流量与品质割裂:
💎 四、观众评价:亮点与硬伤并存
评价维度 | 正面反馈 | 负面批评 |
---|---|---|
剧情与角色 | 打戏设计惊艳(融合非遗剑法);反派黑色幽默立体 | 穿书设定割裂武侠内核;死亡堆砌空洞 |
制作效果 | 游戏化置景创新获部分认可 | 绿幕抠图塑料感强;定镜头单调 |
演员表现 | 成毅分饰三角演技获赞 | 台词吞音、表情单一 |
@秋天易燃易爆...4111647
💡 中立总结:
“三炷香”本质是反派人设的具象化黑色幽默,但剧集屡现的穿帮与台词问题,使其成为观众审视行业浮躁的切口——江湖幻梦不该被袖口滑落的剧本戳破。观众有权批评制作缺陷,但也需区分“艺术表达失误”与“角色特质设计”的边界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