🌊 一、事件背景:横渡海湾的行动宣言
2025年9月14日,张朝阳历时5小时18分完成8.69公里的南澳岛至饶平海湾横渡。过程中遭遇多重风险:219
- 蚝区陷阱:洋流将人推向养殖区,绳索附着锋利贝壳,划伤手脚甚至危及生命;19
- 洋流挑战:流速近3公里/小时,游泳速度需超过此值才能避险;
- 心理考验:需冷静判断、快速决策,避免陷入“地雷阵”。
成功登岸后,他以此为契机强调:年龄、身份、风浪并非边界,行动力才是关键。
💡 二、核心观点:忙起来的意义与逻辑
生命在于“有效折腾”
- 反对“躺平”文化,批评冷嘲热讽的消极态度:“不要躺平什么都不干,还嘲笑折腾的人”;219
- 折腾的本质是突破舒适区,如横渡挑战、直播讲物理课,通过行动拓展生命半径。@史实君13
忙的核心是创造价值
- 明确“忙”的定义:需输出价值、启动有意义的项目(如推动文旅、科普教育),而非盲目消耗时间;@神奇海螺19
- 快乐是副产品:“你在创造价值、输出价值时,快乐自然产生”。2
活得好>活得长
- 呼应其2025年8月“长寿观”转变:放弃“活到150岁”执念,主张质量优于长度,而“忙起来”正是高质量生存的路径。@制造-原理
🧠 三、实践方法论:如何“忙得有意义”
方向 | 具体行动 | 案例/效果 |
---|---|---|
挑战物理极限 | 高强度训练与横渡 | 提升抗压能力,推广体育精神 |
知识输出 | 坚持直播物理课 | 激活公众科学兴趣 |
心态管理 | 无视焦虑、投入当下 | 用行动替代情绪内耗 |
产业探索 | 发掘原生态文旅价值 | 倡导“少干预”的自然经济 |
🤔 四、争议与共识:舆论的分化与共鸣
- 支持者:认同忙碌对抗虚无感,称“创造价值比躺平刷手机更快乐”,且张朝阳的跨界实践(企业家→物理讲师→运动者)本身具激励性;@深圳县令515257
- 质疑点:部分网友指出“忙”需结合个人条件,避免陷入“自我感动式忙碌”,且其“4小时睡眠法”等极端习惯难以复制;@军武吐槽61
- 深层共识:社会普遍接纳其反“躺平”、倡行动的核心,尤其认可“别嘲笑折腾者”的呼吁。@璨然烟云
💎 总结:折腾哲学的现实启示
张朝阳的“忙起来”并非鼓吹内卷,而是强调:
- 意义感驱动:在有限生命里选择热爱之事,赋予时间仪式感;1750
- 行动破焦虑:用具体目标(如项目、技能学习)替代空想;@数码怪59
- 宽容多元选择:尊重不同形式的“折腾”,警惕以安逸之名扼杀创新。
如其所言:“人一丝不挂来宇宙一遭,总该留下痕迹”——主动创造价值,才是对生命最庄重的回应。@见证布朗尼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