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11日星期四

知名车评人闫闯宣布已出售小米YU7汽车,并声明“以后不碰小米产品”,直言与小米“价值观不一致”

 



🔍事件关键脉络

  1. 闫闯的核心声明

    • 卖车表态:2025年9月11日,知名车评人闫闯宣布已出售小米YU7汽车,并声明“以后不碰小米产品”,直言与小米“价值观不一致”。他强调并非小米价值观本身有问题,而是双方在问题处理态度上存在根本分歧。@读秒财经
    • 四大争议问题
      • 后排异响:多位车主反映车辆颠簸时后排门板或座椅共振,类似“小铁珠撞击塑料片”,闫闯称十年测评数百台车“从未见过此类问题”。117
      • 碳纤维机盖质疑:批评小米宣传的“空气动力学机盖”涉嫌夸大效果,实际导流作用存疑。
      • 营销重点偏差:讽刺小米强调“车规级纸巾盒”等非核心配置,却未优先提升车机芯片等关键部件安全性。@DSP-Ch...
      • 驾驶辅助事故冷处理:小米对交通事故未公开回应,被指回避责任。
  2. 导火索事件

    • 9月10日,车主“马锐拉”发文称YU7后排异响严重且非个例,引发广泛共鸣。闫闯转发该文并透露自己的车辆同样存在异响,成为其公开决裂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@财入门

矛盾积累:从支持者到批评者的转变

  1. 早期支持到逐步失望
    • 2023–2024年,闫闯曾肯定小米汽车注重品质的策略,2024年4月购入SU7创始版表示支持。
    • 异响问题爆发:2025年7月提车首日即发现异响,初期称“在成熟工艺下罕见”,但小米未根治问题(如售后仅贴减震材料临时处理),且回避其他争议,导致关系恶化。17
  2. 多次批评遭冷遇
    • 闫闯因公开质疑“挖孔机盖真实性”被小米官方活动除名,此后持续批评未获回应,加深矛盾。

🗣️舆论分化:支持、质疑与反击

立场核心观点代表声音
支持闫闯肯定其“敢说真话”,揭露产品缺陷;大量车主晒同类异响问题,指责小米售后推诿车评人陈震转发支持;车主@马锐拉称“下单时充满期待,等车时只剩疲惫”。
质疑动机批评其立场反复(此前称赞小米),蹭流量嫌疑;反驳“十年未遇异响”说法,称其他品牌也有类似问题博主@石头搞机提醒“勿效仿小蒜苗长反复炒作”;网友指其专业性存疑。
维护小米强调售后“响应快”,呼吁包容新势力;认为闫闯“非目标用户”,价值观分歧属正常米粉晒氮化镓充电器等配件质量;称“特斯拉早期问题更多”。

@梦想家陈轶亮1636

⚠️小米汽车面临的信任危机

  1. 口碑滑坡
    • 用户吐槽小米“信息不透明”:二期工厂量产进度保密,雷军直播避谈问题,评论区负面声量激增。@新行情
    • 二手市场波动:YU7出现降价抛售现象,部分车商降价数千元,反映消费者信心受挫。
  2. 品牌形象冲击
    • 头部车评人决裂加剧公众对小米“重营销、轻品控”的认知,尤其碳纤维机盖、异响等争议被反复放大。@大梦-LIC...

💎事件本质:产品缺陷与沟通失效的叠加

  • 闫闯的核心诉求:并非否定小米,而是呼吁企业直面问题——如公开异响原因、制定改进方案,而非冷处理。32
  • 小米的短板:事件折射出小米在用户沟通和售后响应上的不足。例如:
    • 理想汽车曾针对电机故障主动回应,而小米对驾驶辅助事故避而不谈;
    • 蔚来对初代ES8能耗问题公开改进方案,而小米对异响仅提供临时修复。37
  • 价值观分歧的实质:闫闯主张“问题必须公开透明解决”,而小米被指以“价值观不一致”遮蔽用户诉求。@一顶思考帽

📌 车主@马锐拉的尖锐总结
粉丝下单时充满期待,等车时只剩疲惫——这才是小米最该反省的。”

💬民间智慧:争议中的金句

小米若持续回避核心问题,仅以营销话术应对,恐将付出更大的信任代价。这场风波既是品控的试金石,也是新势力成长必经的阵痛,但唯有真诚与改进能重建用户信心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